[本文刊于《人物传记》杂志第八期]
“瓦良格”的艰难航程
--海军老兵唐士源的“航母梦”
文 | 李忠效
一、“秘密会议”
2000年4月3日晚上,大连造船厂副厂长唐士源接到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兼军工部主任胡基政打来的电话。胡基政让他到北京一趟。
唐士源高兴地问:“胡总,有什么好事么?”
胡基政高声大气地回答:“好事!你来吧!”
唐士源问:“什么好事?”
胡基政说:“电话里不方便说,到北京面谈。马上来。”显得很神秘的样子。
到底是什么事呢?唐士源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唐士源乘飞机到北京,下了飞机,直奔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总部。可是,胡基政不在办公室。
集团办公厅的人告诉唐士源:“好像总公司在昌平有个会。”
唐士源让人把他送到昌平,胡基政也不在昌平。有人告诉他:胡基政到国防科工委开会去了。他约了几个人在这里开会,什么会不清楚。你在这等着吧!
唐士源在昌平见到了中船重工集团下属的701研究所的所长朱英富和该所副总工程师毛震亚,他们都是被胡基政通知来开会的,至于会议的内容,他们也不清楚。事情变得越加神秘了。
晚上9点钟,胡基政从城里赶到昌平,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军工部副主任牟安成。胡基政组织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参加人员有牟安成、朱英富、唐士源、毛震亚等人。
胡基政告诉大家,两年前,乌克兰的“瓦良格”航母被澳门的创律公司花2000万美元买下来了。创律公司的大股东是北京的华夏证券公司。现在创律公司没钱了,航母弄不回来,又想转手。韩国、台湾都想要,台湾的一个机构已经开始与创律公司接洽。3月29日,国防科工委召开紧急会议,传达总书记和总理的批示,一定要把“瓦良格”弄回来。上级决定让中船重工接手……
原来是要搞“瓦良格”!唐士源显得比在场的任何人都高兴。为什么呢?这与他经历有关。
唐士源是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人,1941年出生,1962年入伍,曾在海军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203舰上服役8年,1970年退役后到大连造船厂工作。在造船厂的30年间,他从工人一直干到负责军工的副厂长,为人民海军部队建造了很多驱逐舰、登陆舰等大型舰船。他有一个梦想,就是造航空母舰。
1993年,唐士源在担任大连造船厂一个分厂厂长时,接手续建了一条从乌克兰买来的远洋补给船。这条船是当年苏联海军为“瓦良格”航母配套而建造的,因为苏联解体,它和“瓦良格”一样被遗弃在乌克兰,当时该船已经建造了80%。经大连造船厂续建,于1996年加入人民海军序列,先是被命名为“南运953”,后又改名为“青海湖”,舷号为“885”。此船于1997年、1998年、2000年,分别参加海军出访编队,远赴美洲、大洋洲和南非,后来又多次参与亚丁湾护航。
黑海造船厂负责安全保卫的副厂长在送别“瓦良格”时与唐士源合影
1995年10月,海军在青岛举行代号为“神威-95”的海上演习,当时还没有交付部队使用的“南运953”远洋综合补给船,在唐士源的带领下参加了海上阅兵。
阅兵结束后,唐士源接到通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将登舰视察。海军副司令贺鹏飞让唐士源负责汇报。唐士源借这次汇报的机会对刘华清说:“刘副主席,我听说你对航母很关心,这个船原来就是给‘瓦良格’补给配套的。我们航母补给船已经有了,如果把‘瓦良格’也弄来,就更好了。只要军委信任,大连造船厂一定能把航母造出来!”
在场的很多海军将领为唐士源鼓掌。
唐士源受到将军们的鼓励,胆子更大了,他接着说:“中国搞航母,不管什么时候搞,周边国家都会闹腾。10年前搞,是这个形势;再过10年搞,还是这个形势。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早点搞?”
刘华清只是笑,没有表态。
后来唐士源听到小道消息说,上面有令:“本届政府不考虑(建造航母)这个问题。”他的航母梦也就暂时破灭了。没想到,现在终于要把“瓦良格”买回来了!莫非是上面的态度改变了?
胡基政接着说:“经过国防科工委和船舶重工集团研究,决定让大连造船厂派人去乌克兰,把‘瓦良格’拖带回来。到达中国以后由701等研究所做科研借鉴。至于这个船拖回来以后干什么用,是拆掉还是做海上乐园?现在还不确定。国防科工委的会议,海军装备部金矛部长参加了,国家不让提造航母,他也不好表态。这次拖‘瓦良格’,国家暂时不出钱,需要企业到银行贷款,财政部支付利息。北京市负责办理股权转让和有关证件。”
胡基政介绍完情况,对唐士源道:“老唐,大连厂接受这个任务有问题么?”
唐士源说:“好,没问题!什么时候出发?”
胡基政说:“还有一些手续正在办。什么时候出发,你回去等通知吧!”
中国国企要参与买航母,虽然是个报废的航母,也是个震惊世界的大事。胡基政特别强调说:“上级要求,对外绝对保密。总公司方面,也只有黄总(黄平涛)、我和牟安成知道这个事。”
4月9日,胡基政来到大连,正式向大连造船厂交代任务。胡基政让唐士源带一个俄语翻译、一个引水员先去乌克兰,并嘱咐道:“人选一定要可靠。”
唐士源选了两个人,让船厂人事部门去考察。经过严格政审,两人符合“可靠”要求。4月13日,人员确定下来,正式通知他们准备出差。去哪里,不说;多长时间,不定。只是要求他们把家里的事情安顿好。这种情况在大连造船厂经常有,大家见怪不怪,也不多问。
4月19日上午,唐士源与引水员马先有、俄语翻译邹刚来到北京。下午,胡基政召集赴乌克兰人员开会,布置任务。
胡基成特别强调:“这次去要把老账搞清楚,对新账要认真洽谈。谈判的焦点是钱的问题,钱是要花的,我们的想法是少花钱,把事情办成。”
会后,牟安成给了唐士源等人一些材料,让他们在两天之内看完。
这些材料主要分两大项内容,一是“瓦良格”建造和下马的过程;二是澳门创律公司参与“瓦良格”竞拍的过程。
根据胡基政之前了解到的情况,“瓦良格”项目虽然已经由国家接手,但是为了排除法律上的障碍,还要继续以澳门创律公司的名义进行运作。公司决定让牟安成和唐士源等人以澳门创律公司专家的身份与乌克兰的中介公司马什公司谈判。这样以来,大家就需要尽快熟悉澳门创律公司的情况以及“瓦良格”项目前期运作的情况。
4月21日,胡基政召集大家开会,重点讨论拖带方案。胡基政在会议最后说:“我们这个团队要解决一切问题。我们工厂要派两人跟船保驾,带什么东西要做充分准备,生活用品,通讯器材,海员证件,都要备齐。所有问题必须彻底解决,不可半途而废。解决不好就别回来。”
由胡基政的这番话可以看出,中船重工集团领导层的决心非常大。但有些时候,实际情况非常复杂,决心和愿望并非那么容易实现。
二、秘密出国
6月7日,荷兰国际运输合约公司(ITC)的SABLE CAPE(黑斗篷)号拖轮终于来到黑海造船厂。
三、海峡受阻
唐士源站在“瓦良格”号航母锈迹斑斑的甲板上通过海峡大桥
四、国家出面
唐士源与黑海造船厂的车间主任合影
五、渡过海峡
六、代管航母
2017年8月7日